陇南武都区:高质量发展写新篇
武都区作为陇南市的核心枢纽,以“生态优先、绿色崛起”为航标,在产业升级、城乡融合、民生改善的征途中昂首前行。一组组沉甸甸的数据标注着这座城市的奋进坐标:2023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大关,较“十三五”末增长45.
武都区作为陇南市的核心枢纽,以“生态优先、绿色崛起”为航标,在产业升级、城乡融合、民生改善的征途中昂首前行。一组组沉甸甸的数据标注着这座城市的奋进坐标:2023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大关,较“十三五”末增长45.
立冬过后,寒意渐浓。武都区马街镇路家那村村民路缠得家的院子里却暖意融融。这天,几位村民像往常一样搬着小板凳围坐一圈,晒着太阳拉家常。话题兜兜转转,又落到今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暴洪——危急关头,路缠得敞开家门,一碗热饭、一间暖屋,为村里老人筑起最坚实的港湾。
今年以来,武都区紧紧围绕油橄榄、花椒、中药材三大优势产业,协同推进牛羊兔养殖、中蜂、水产及订单辣椒等特色种养业,持续完善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工作举措,加快构建“3+6”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025年以来,武都区联合知名直播团队,持续开展“甘味出陇”系列直播活动,累计实现农产品销售额突破1亿元。借助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当地花椒、橄榄油、中药材、蜂蜜、茶叶等200余种特色农产品实现“云端”展销,成功从传统经销迈向数字化营销新阶段。直播经济正以流量为帆
近年来,为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武都区佛崖镇以农家书屋为有力载体,积极开展“书香武都”农家书屋全民阅读活动,让这“家门口的书屋”切实成为村民汲取知识、提升技能、传承文化的“精神粮仓”。
近日,天水至陇南铁路马街隧道1号斜井至进口段顺利贯通。至此,天陇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的4个施工区间段中已有2个贯通,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突破,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据了解,本次大赛围绕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技术的核心理论、规范化操作流程、关键技巧及并发症处理能力进行考核,设置理论笔试、ERCP视频比赛、ERCP模拟器操作比赛三大环节,全方位考核参赛队伍的专业素养与团队协作能力。
这场以“橄榄新韵·礼赞丰收·绿色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盛会,聚焦土地、产业与希望,闪耀着初摘的橄榄果、泛着金光的初榨油,和一张张丰收喜悦的笑脸。武都祥宇油橄榄生态产业园主会场内,特级初榨橄榄油、保健品、护肤品等10大类80多种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了众多参会者驻
曾几何时,这片被群山环抱的土地,农业发展多依赖“看天脸色”,播种靠经验、收成凭运气,山高路远的阻隔让优质农产品难觅广阔市场。而今,在东西部协作的浩荡春风中,青岛与陇南跨越山海携手,以技术为笔、创新为墨,在武都的田野间勾勒出一幅从“靠天吃饭”到“靠数增收”的现代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4日上午参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主题成就展。他强调,新疆70年的沧桑巨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一个生动缩影。实践证明,我们党确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完全正确的,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科学有效的,必须长
一场跨越山海的东西部协作,正为陇南市武都区注入产业动能。9月23日,2025青岛网络媒体、网络大V东西部协作采访行活动走进武都,沉浸式体验“青岛力量”与“陇南资源”碰撞后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随着肉兔养殖、设施农业、生物萃取等技术扎根陇南,一条从“扶贫”到“
一场跨越山海的东西部协作,正为陇南市武都区注入产业动能。9月23日,2025网络媒体、网络大V东西部协作采访行活动走进武都,沉浸式体验“青岛力量”与“陇南资源”碰撞后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随着肉兔养殖、设施农业、生物萃取等技术扎根陇南,一条从“扶贫”到“扶智
我们始终秉持“呵护童心,倾听未来”的教育初心,将“健康第一”的育人准则融入每个平凡日夜。老师们以智慧为灯,照亮童心的跃动轨迹;以爱为壤,培育健康成长的根基。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树人,我们将继续用行动诠释责任,用奉献奠基未来,为民族复兴伟业默默贡献力量。
9月9日上午,陇南礼堂内气氛庄重热烈,长条横幅字幕“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格外醒目,礼堂主席台两侧电子屏滚动播放着“老师,您辛苦了”“陇南市武都区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2025年教育工作会议”。受表彰教师代表座位上摆满鲜花,整个礼堂内花香馥
“我们的橄榄油可以直接喝,请大家试一试。初入口时,是天然的草木、苹果香气。吞咽后,吸气会感到涩和辛辣,又伴着些微回甘。口感温润还不黏腻,是不是?”陇南市祥宇油橄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伍信热情地将小杯橄榄油分发给旅游团的游客们,“一定要尝尝我们陇南的橄榄油
今年以来,市人社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市为民办实事决策部署,以“四心”提“四效”,围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重点群体精准施策,通过支持1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项目引导毕业生到企业和基层就业。8月31日,全市569名(含补聘19名)2025年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